(十四)
忽视也是一种关爱
王 静
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被关注的,无论成绩好坏。但在我的课堂上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教师提问,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回答,逢答错的就站着背诵直到记住为止。这种行为也不过是为了加深印象,但直到一位同学(口吃)就截止了,他越答越紧张,越说越不清楚,憋得脸通红,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都在看他的笑话,他的那副认真相是挺让人重视的,但无奈的确是水平有限,不服输的劲头又不容人小瞧,给我是累坏了,我示意他坐下,但他执意不坐,非要为自己讨说法,全班嘘声一片,但已经这样,局面不受控制了……
从此,我知道了,上课前要备足课,学生尤其要备好,有些学生就要“忽略”。
(十五)
带着微笑进教室
李 响
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学生会出现什么状况。很多老师跟我面授心得:“老师要有威严,不能给他们好脸,这群学生给点阳光就灿烂。”因此,我刻意的板起面孔,装出一副冷若冰霜的模样。果然,学生们有规有矩,我一如既往地维持着自己“严师”的形象,生怕一不小心露出的笑意让他们“放肆”起来。
一天,我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我想给您提个意见,希望您不要生气。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我们从没看过您笑,您能笑一笑嘛?一定会很好看的!”
看着学生的短信我很矛盾,我暗自决定:明天我将试着带着微笑进教室。
学生们看见我的微笑,紧张的空气柔和了许多,同时也拉进了我们的距离。从那天起他们跟我无话不说,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微笑更能打动人心了。有笑的班级,才是一个充满活力、魅力的班级。老师们,还等什么?带上你的微笑走进班级!
(十六)
尊重学生
吕宝志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谈过,“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向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作为教师要想所有的学生对你的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一天上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写专业,只有赵壮壮在那发呆,看我走过来,慢腾腾地开始写。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咋这么懒啊,还不赶快写。”没想到,他呼地站起来,说:“你凭什么说我懒!”我也愣住了:好大的脾气呀,就算我说重了,也不能在课堂上这样吵吵啊!真想大声训斥他一下,可转念一想,他毕竟是个孩子啊!我大脑飞速的转着,几秒钟我有了对策。“好,赵壮壮你确实不懒,你是班级的劳动能手,运动会为班级增光,立下汗马功劳,又怎么说你懒哪?”真诚的话语打动了包括赵壮壮在内的所有学生。赵壮壮低下了头,我决定到此为止,“刚才老师和赵壮壮开了个玩笑,我相信赵壮壮在每方面都会给我们大家做出榜样的。”课后,他找到我,并向我真诚的道歉,请我原谅。听了他的话,我由衷的笑了。
(十七)
学生的潜能
王 静(焊)
每一次课后,我都会有所感悟,这次也不例外。
幻灯片上闪过一张我编写教材用的图片吸引了学生,是一个公园休闲椅。课后,几位学生围到课桌前要仔细看看,于是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从材料的选用到成型制造过程,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我就趁热打铁,布置下任务。学生查询资料,讨论出休闲椅的制造工艺过程。有用板材料制造,也有用圆形管材的,也有学生要用椭圆型管材等等。
第二节课前,学生上交他们的预案,并当场说明预案由来。我看到了一个惊喜,看似学生对焊接理论不在意,其实,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了解到许多。在他讲解预案时贯穿了所有理论知识,尽管有些地方不尽善尽美,但是,他考虑进去了。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潜能,他们就像小宇宙一般。
经过激励讨论,我们师生制定一个较完美制作方案,并由我编入教材,供他人参考
(十八)
毕 业 了
高艳华
我的学生毕业了,考完试后,我去宿舍检查卫生,学生们把自己的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见到我围过来一一和我道别,有几个孩子居然哭了起来。舍不得啊!我鼻子一酸,眼睛在眼眶内打转,怕他们看见赶紧离开!
晚上回家吃完饭,没事去网上逛逛,群里很多学生问候我,说的话特让人感动,多懂事的孩子们啊!曾经他们是那么的顽皮,那样的少不经事,甚至有些难缠……现在,有人说心里话了,“老师,其实我们什么都懂,就是有时觉得空虚、无聊,弄出点事能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老师其实我感觉你特像我妈” ……看到这些,我终于隐不住落泪了。最后,我更改了我的QQ心情,“忽然间,我很想你们。”
(十九)
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
齐志云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我充分认识到“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牢记着这样一句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教师才会像伯乐一样发现人才;才会因材施教,扑捉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才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对症下药。”
我教过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爸爸外出打工,仅剩他一个人在家,由于没人管,晚上贪玩,很晚才睡。上学迟到,上课睡觉,我了解观察多时,找他谈心,关心他,没有严厉的批评,生活、心理、成长、、、、、谈的很多,渐渐地转到了正题,孩子很聪明,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过后他有了很多很多进步。
教师有了爱心,用了爱心,学生会充分体会到。爱帮他们健康成长。
(二十)
学会宽容
王立岩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我们做老师的欣赏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为人师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下着了那些孩子,有时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做的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一点尊严,可能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以侵犯的。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渐渐学会了宽容,改变了教育的做法,学生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的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也努力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二十一)
爱的内涵
江 虹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
虽然我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学生对我却越来越亲近,这和我平时在生活上对他们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很主动的去关心他们分不开的。如祖莉加因顽皮碰伤了头,我虽然批评了他,但积极让班长带他去打针,还用班费与自己掏钱给他看伤。
学生回家没钱,我也是自己掏钱给他们。学生到月底没钱买洗发水,我就给她们买。从这一件件小事逐渐去关怀他们,感化他们。
所以,尽管我表面上很严厉的批评学生,但学生却背地里总说我是“刀子嘴,豆腐心。”
爱是发自内心的,我相信只要有爱心,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的,爱不是形式,而是深刻的内涵。
(二十二)
“插 嘴”
朴美花
“学生插嘴”应该是很多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有些“插嘴”是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而有些则是学生突发的“插嘴”:“放月假吗?”“什么时候放假?”“放多少天假?”“考试时间?”“考什么?”面对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插嘴,虽然和传统的问答式相违背,但个人觉得这样教学效果反而更好,有什么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这样更有助于进行下一步的内容,而且课堂气氛又比较活跃,所以这种插嘴是活而不乱。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可以展示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上课不再是负担。
对于和课堂内容无关的插嘴,教师只要及时问答,一两句解决即可,马上回归正题,这是教师组织课堂能力的体现。
(二十三)
尊重学生,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赵凤姝
对学生的教育应该严格,但严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自尊心如果被伤害,那么其结果是可怕的,如:学生成绩日趋下滑,日常行为自暴自弃,甚至违法乱纪,危害社会。为了使学生能自重,必须信任他们,无论大人和孩子,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够自我尊重,管束学生不许这个,不许那个,长期下去,会产生反感,其效果会更坏。索性不如信任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做好,耐心的引导他们。如果教师始终把某些学生当成“差生”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差生,这样的学生在教师的压力下,渐渐的失去了信心,没有了信心,他的自尊心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将是社会的悲哀。因此,我们老师有义务和责任帮学生找回自尊,让他们建立信心,将来走向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十四)
谈“月考”
张 晋
在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所谓“月考”即阶段考试,通常我们都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上翻书找答案,互相抄一抄。我认为需要教师在出题中要多动些脑筋,我采用的方法是在考试题中出一些较为灵活的题目,其答案想直接在教材或作业中是找不到的,只有平时认真听讲,记过课堂笔记的学生才能很好地领会题意,因为在讲授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把一些重要的概念通过较为通俗的语言加以解释,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为课堂笔记,学生们通过这种记忆,就能很好地复习所学知识,通过考试这种手段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十五)
希望被注意
张 红
新版的德育课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案例,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很有帮助,所以上课时,如果时间允许,我就会多运用一些案例。开始时,我让学生来读案例,可是大部分学生读的不流利,有的学生读的声音小,有的学生读的没有情感色彩,效果特差;后来改为我自己读,我像讲评书一样讲这些案例故事,一部分学生开始认真听讲,但还有些学生不感兴趣;最近我又运用了一个新策略,把案例中的人名用所教班级学生的姓名来代替,这下可好了,几乎所有学生都听老师讲案例,并有所反应,有的同学感到好笑,有的同学直接喊出:“老师,他就是那样的。”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被用到名字的学生更是因为自己的名字而仔细听下文,自从这样讲案例以后,我发现课堂比以前听讲的人多了,气氛也更活跃了,我想可能是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注意的缘故。
(二十六)
期末感想
国 玲
时光匆匆逝水流年,转眼间半学年又过去了,回顾这半年来的教学感触颇多。
回想过去,从事德育课教学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回顾走过的道路心里有几许安慰也有几许内疚,安慰的是自己曾经尽心尽力地上每一堂课,与同学很好地去交流,尽一个德育课教师的本分,以身作则,从不与学生面对面发生冲突和矛盾,用最温和的语言最诚实的为人并最真的心灵和他们相处往来。内疚的是这么多年来总想通过自己的德育课堂对所教学生的人生有所改变,在为人处世方面能有一个美好的阳光的心态,可事实并非如此,也许在那仅有的四十分钟里有一时的改变,可并不太长久也不太牢固,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一个人的能力也太有限了,但我原作一束光,照亮自己周围的地方。
认识总是这样高低起伏坎坷不平,原我们每一个人都带着信心、盼望、力量更好的度过每一天。